赚钱 杨紫又摊上“事儿”了! 这两天她接二连三上了好几个热搜,羊了解了一下,事情大概是这样的~ 昨天《沉香如屑》官宣了女主角的定妆照是杨紫,而原本早期透露出来的女主是景甜。 于是“杨紫救场”就上了热搜,有人说之所以换女主是因为“景甜跑路”了~ 后来这事儿热度越来越高,然后男主成毅的大粉说不是景甜跑路,而是杨紫截胡,于是就开始了一场撕逼大战。 今天更是晒出女二的定妆照,说她岂止是截胡,还把女二的戏份也给抢了,然后出来装的特别仗义。 上午优酷、欢瑞和杨紫工作室就此事还发了联合声明~ 不过具体是截胡还是救场,是演员本身抢戏还是资本之间的博弈,我们旁观者都无法定论~ 羊觉得杨紫的定妆照还是挺好看的,眼神清清冷冷,很有故事感~ 她的古装扮相被夸好看大家已经习惯了,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香蜜里大婚的那个造型,真的是绝绝子~ 杨紫的古装扮相是好看,但也不是那种特别古典的大美女类型,因为她的面部肉感强,五官圆,幼齿感强,长相比较现代~ 要说好看的古典脸是什么样的,羊觉得曹雪芹笔下的古典美女最美~ 《红楼梦》作为四大名著之一,写尽了人生的热闹与凄凉。羊还没通过红楼读懂人生,但红楼里面的美人确实都很绝色。 这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,而最终的命运更让人感叹这些美人既悲剧,又活色生香。 红楼梦的女子分正册十二衩和副册十二钗,羊这里就不按照这个等级分类来写,只就书中的美人们来分析一下曹雪芹的审美~ 古典美的类型 红楼里的美人众多,但有一人出现的篇幅极少,却又浓墨重彩的三渲其美。 她就是秦可卿: 一渲是贾母的评价:“生的袅娜纤巧,行事又温柔和平,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”; 二渲是用《红楼梦曲》赞她:“擅风情,秉月貌”; 三渲是宝玉眼中看出:“其鲜艳妩媚,有似乎宝钗,风流袅娜,则又如黛玉”。 秉月貌、鲜艳妩媚似宝钗,说出了她的容貌属于贵气的类型,体态风流袅娜如黛玉,又表明她体态如弱柳扶风,占尽了这外在的美。 短短的几句描写,把一个美人的风貌描写的非常到位,又贵又娇的她充满了端庄的古典美~ 而古典这个词,本身是有一种久远、沉稳的意味在里面。 纵观整个红楼女子,最有古典贵气的女子莫过于薛宝钗了。 第八回薛宝钗的外貌描述: 唇不点而红,眉不画而翠,脸若银盆,眼如水杏。罕言寡语,人谓藏愚;安分随时,自云守拙。” 薛宝钗的五官整体偏圆,眼角尖、轮廓有锐感,面中部相对较平,鼻梁不高,不会让人觉得很强势,但又不失威严。 而且在形态上,书中描绘的薛宝钗容貌端庄、安分随时、举止有度。 很有“眉眼含羞合,丹唇逐笑开”的婉约感。 表明了古典气质有含蓄婉约的姿态,也有温柔端庄、大气包容的心胸。 这种古典美更偏向传统贤妻良母的形象,她们在长相上通常面部饱满,骨骼轻而肉感重,五官端正。 横向外扩的面颊,奠定了大气的基础,也给五官留足了发挥空间。 元妃的身份与尊贵,更能在这样的长相中体现~ 元春的鼻子更宽,似乎是有意塑造出一种矮鼻子的视觉,我们都知道鼻梁高耸会有咄咄逼人的感觉。 作为皇室的妃子,必然要在皇上面前显得乖巧、小鸟依人一些,才更符合宠妃的身份。 她五官浓密明艳,轮廓端庄饱满,这种古典表达的是厚、丰满,而非是瘦、幼,比较符合丰腴而不肥硕的富态特征。 黑瘦的刘姥姥自然没有锦衣玉食的贾母看起来更富有; 这种以浓厚艳丽”为主,平衡圆润轮廓的顿感;并不追求立体度的古典形象在影视剧中沿用了很久~ 同样作为面颊外扩的长相,林黛玉却表达的是秀气的古典。 林黛玉本是一株绛珠仙草,她身上体现出来一种植物感的秀气和清冷~ 原著对林黛玉的外貌描写: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,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。 态生两靥之愁,娇袭一身之病。 泪光点点,娇喘微微。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,行动处似弱柳扶风。 不管是从五官还是体态上,都描绘出了她的细、弱、单薄。 她的面部特点是两颊外扩,骨感不明显,骨量薄,眉眼、唇部的线条也更尖锐。 林的鼻子更加高挺、细,嘴唇小、薄,突出人物的性格刻薄一些; 而在妆容上也会用向下的线条,来突显性格中敏感悲苦的一面。 “行如弱柳扶风”,说她的身体孱弱,也说明她作为一个大家闺秀,在家是少不了有老师教授该如何走路的,所以在姿态上也能体现出教养。 虽然她是寄人篱下,但其实自己的阶级也是很高的,祖上几代袭爵,父亲是兰台寺大夫兼职巡盐御史,搁到现在也是个红N代+国企老总的女儿。 自幼就上私塾,是大观园里数一数二有才情的人。 心较比干多一窍,病如西子胜三分 把她楚楚可怜、多愁善感的忧郁气质描述的非常传神~ 这种骨感偏薄、五官清秀,但面部圆润的古典美,在后来的几年里,也逐渐成为主流。 比如羊吹了无数遍的蒋勤勤的西施,无论是面部五官还是姿态,都很神似~ 王艳的白飞飞带着植物美人的清秀,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。 李若彤的小龙女,身上都有这种清冷的古典意味。 而不像现在的古典美,透着一种速成的味道~ 从明艳端丽到清秀婉约,可以说曹雪芹塑造的美人形象经久不衰。 美的气氛 《红楼梦》不仅人物美,里面出现的场景,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、白天还是夜晚,都烘托了比较浓烈的气氛感。 配色高级 比如大观园里最热闹繁荣的芦雪庭(庵)诗会~ 大雪如席,洋洋洒洒,园中姐妹兴致因雪而来,兴奋的在芦雪庵结社作诗。 十几位美丽的倩影,大红的猩猩毡和羽缎、鹤氅、斗篷与白皑皑的大雪交相辉映~ 红衣白雪带来了很多的暖意和浪漫,正如他们火热的青春和生命。 红杉鲜艳,肤白胜雪,把人物面孔塑造出一种对比强烈的高级感~ 这种相衬的色调,在另一次的诗会中也有体现。 为什么红色衬托白色会营造出一种高级的气氛呢? 白色是一种调色盘调不出来的颜色,在东西方文化中,都有深厚的历史。 在西方,白色的天顶画、修女服,甚至是后来的婚纱~ 在东方,留白的山水画创作手法,也是对白色的一种尊崇,还有日本艺伎那白色的妆容~ 我们很容易将白色跟“神圣”和“纯洁”联系在一起,也是最接近艺术本身的颜色。 颜色本身没有高低之分,但被至于某些特定场景时,才会联想到高级。 当高饱和度的红色衬托白色时,通过不同的比例和形状,让颜色产生不同的韵律感,感觉就像赋予了它生命~ 所以当红色的鲜艳把人物衬的更洁白时,就不难理解这种高级感了~ 薛宝琴红梅映雪 这种场景的应用羊在后面的影视剧中也有发现,比如甄嬛传倚梅园初见和复宠~ 所以日常在拍照的时候,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下红白相衬这个思路, 但是说实话现实中拍照的时候,小面积的红衬大面积的白会更好看一些,羊可能鬼片看多了,全身红衣觉得有点怪怪的。 贵气感 看过一些红楼片段的姐妹们都知道,里面出现的最多的就是红色和金色,从里到外烘托着富贵的感觉。 元妃省亲中,有一段是元妃让贾宝玉作诗,黛玉在暗中替他作弊。 红烛、发出昏黄的光亮,给了两个人很好的作案机会,也塑造了朦胧的氛围感。 我们再来看元妃虽然是自己的姐姐,但是宫里尊贵的妃子,所以被接见的人必然需要穿上最华丽的衣裳,才能体现出来重视。(PS:红色、金色衣服,蓝色头饰) 而皇族最看重金色、红色,来彰显皇室的气派,这样尊贵的氛围感一下就塑造出来了。 黄金在作为货币之前,人们喜欢金色是出于生物本能对阳光的直观感受,太阳是生命的象征~ 太阳光的金色波段在人的视觉里是很强烈的体现,它是对太阳的崇拜,是光和热。 西方玛雅太阳神图腾 后来黄金作为货币出现在历史中,金色就逐渐代表了财富、地位和生命。 而红色则代表着顽强不息的火焰,同样也带来了光和热~ 东方龙袍图案 一处处铺陈华丽,一件件点缀新奇 元妃省亲整个场景都用了金色和红色相衬,满满都是地位和金钱的味道。 这种用法,在后来拍摄的电视剧中无数次被复用~ 不过金色用的过度,也会用力过猛和廉价感,比如这样的~ 鬼气感 元妃省亲不止突出了极其奢华的氛围,还有一些鬼气森森。 未初刻用过晚膳,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,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,只怕戍初才起身呢。 时已丑正三刻,请驾回銮。 书中描述元妃出发的时间是戌初,也就是晚上7点多,车驾到宁国府大概9点左右。 起驾回鸾的时间是丑时三刻,也就是凌晨3点左右走,所以也有一些红学家表示,其实这里暗戳戳在说元妃其实已经死了,所谓的省亲其实是鬼魂。 “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:儿今命已入黄泉,天伦呵,须要退步抽身早。” 而且在元春的判词中有给父母托梦的情景,在回鸾的时候一起展现了,也能佐证省亲的时候她可能已经死了。 而且还不止这一处有这样鬼气的氛围,比如秦可卿魂归太虚幻境的时候,也有一个给王熙凤托梦的场景。 原著里秦可卿是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子下凡,掌管风月之事,也间接暗示与公公贾珍行乱伦不轨之事跟她下凡前的职业有关。 而又在事件曝光之后匆匆病逝~ 所以你看,这两个画面是不是都有点聊斋的意味? 红楼梦作为一门学问,上百年来一直为大家津津乐道,而羊也只是感慨曹先生塑造人物和氛围美感,是非常有自己审美的。 后世的美人百态,都能在其中找到蛛丝马迹。 也同时让人感慨这里面一个个鲜活明艳的生命,在一夕之间香消玉殒,令人惋惜。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