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

当年陈静与邓亚萍战成平局,为何在决赛局,会以悬殊比分输掉

2021-04-15| 发布者: 沃森网| 查看: 135| 评论: 1|文章来源: 互联网

摘要: 陈静和小山智丽(何智丽)一样,都曾经是中国运动员,并且是世界冠军。小山智丽后来加入日本国籍,代表日本......
赚钱

  陈静和小山智丽(何智丽)一样,都曾经是中国运动员,并且是世界冠军。小山智丽后来加入日本国籍,代表日本参加世界大赛,后来,在1994年的亚运会上,打败了乔红、邓亚萍等一众中国顶尖高手,获得亚运会冠军。陈静也离开了中国队移居台湾,代表台湾参加世界比赛,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,陈静也是一路过关斩将,打败了小山智利、乔红等一众好手,最后与邓亚萍进行巅峰对决。她先是0:2落后,接着迅速调整了打法,把大比分扳成2:2平。然而,在进行第五局的决赛的时候,陈静突然全线溃败,以5:21的悬殊比分,输给了邓亚萍。邓亚萍获得冠军,陈静只获得亚军。

  那么,陈静为什么会在第五局比赛中,以悬殊的比分输给邓亚萍呢?外界一直猜测不已,当时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。后来记者采访陈静的时候,陈静说,她当时的心态,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。那么,是什么样的变化呢?

  

  陈静对于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,是有历史意义的,1988年汉城奥运会,女子乒乓球运动第一次被选入奥运会比赛项目。陈静当时并不是中国队女子乒乓球单打的一号主力,她只是第三号选手。过她却能够一路过关斩将,击败一众好手,最终获得冠军,这也是中国女乒运动史上的第一个奥运冠军。

  陈静获得冠军以后,在1991年,她就移居到台湾去了,她为什么会在自己的巅峰期移居台湾?一直是一个大家议论的话题。当然了,也许这与她个人生活有很大关系,但同时也与她当时的遭遇有很大关系。

  那么,陈静遭遇了什么呢?

  陈静能够获得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冠军,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,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

  一开始,陈静其实连参赛的资格都没有。因为这是奥运会新增的一个项目,而中国队内部人才济济,所以究竟派谁去,当时教练组做出决定,让大家投票选。教练组发了一个调查表给大家,让大家选择。

  咱们都知道,中国自古有尊老爱幼的老传统。所以在推荐的时候,大家都推荐老队员。不过,只有陈静的调查表上写着“为什么不启用年轻选手”这10个字。

  这张调查表,把教练组惊呆了。他们没想到,竟然有队员会这样写。有教练指出,能写出这句话的人,她的心理素质,一定是相当过硬的。

  

  对于乒乓球运动来说,就技术而已,世界上的所有顶尖高手,技术能力都是差不多的,没有哪一个人的技术更好。真正走到了世界大赛场上的时候,考验运动员的,主要还不是技术,而是心理素质。也就是说,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必须特别好,她才能够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问鼎冠军。所以教练组通过分析认为,陈静具有这样的心理素质,因此她被作为单打选手参加比赛。不过,她只是作为第三选择,地第三号选手。

  没想到陈静能够一路过关斩将,闯进了四强。四强的时候,陈静遇到了最强大的对手捷克队的赫拉霍娃。

  当时,中国队有3名选手闯入四强,其中焦志敏对阵李慧芬,陈静对阵赫拉霍娃。中国队对陈静战胜赫拉霍娃,并不抱太大的信心。为了获得最后的胜利,因此,教练组要求焦志敏让球给李惠芬,为什么呢?因为在过去的比赛中,李慧芬与赫拉霍娃的比赛,从来没有输过,而焦志敏输过。所以,教练组认为,李惠芬闯入决赛,更有把握获得冠军。

  但是没有想到,陈静却干净利落的,在半决赛中,就把赫拉霍娃斩于马下,这样一来,会师决赛的就是李慧芬与陈静,金牌显然就已经落入到了中国队的手里。

  这里就说到了一个让球的问题。

  事实上,陈静之所以在那张调查表上写这么几个字,也是她对让球不满,有感而发。事实上,她也曾经被要求让球。那是在1987年的世锦赛上,当时教练组要求她让球给何智丽。她当时听了教练组的话,确实让球给何智丽了。后来,教练组又要求何智丽让球给管建华。谁知道何智丽并没有听从教练组的话,而是打败了管建华,闯入了决赛,最终获得冠军。

  

  也就是说,如果陈静在1987年的世锦赛上,不让球给何智丽,说不定那时候,她就有机会提前获得冠军。而1988年参加奥运会的时候,她看到自己有可能没有机会参加比赛,因此才石破天惊说出那句话。

  虽然那时候,陈静才20岁。但是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,巅峰期也就是那几年时间。如果失去了那个机会,她的命运可能就会彻底改变。所以陈静才要极力为自己争取。

  而就算陈静为自己博得了机会,也闯进了决赛,但是,她差点还是和冠军失之交臂。并不是她水平不行,又是因为让球。

  当李慧芬和陈静都闯进决赛的时候,教练组开会讨论,又要求陈静让球给李惠芬。不知道教练组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决定?毕竟当时已经是中国人之间的比赛,谁获得冠军都是一样的,都不影响中国队拿到最后的金牌

  不过据记者后来调查分析,认为教练组当时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,一是教练组觉得,李惠芬年纪比较大,应该让李惠芬获得冠军。陈静毕竟还很年轻,才20岁,以后还有机会。二是教练组想要体现他们决定的正确性,毕竟最早让焦志敏让球给李惠芬,如果最终李惠芬没有夺冠,焦志敏内心可能不服,也不能体现出李惠芬的实至名归。当然了,也有人说是因为李惠芬和教练组关系不错。但不管怎么样?陈静这一次并没有听从教练组的话,而是在决赛中全力拼杀,最后获得了金牌。

  陈静虽然获得了金牌,但是由于她不听从教练组的意见,所以教练组从汉城回来以后,就彻底弃用了陈静。

  本来是世界冠军,但是忽然就被弃用了,陈静内心是相当郁闷的。所以,在三年后,也就是1991年,她离开国家队,前往台湾发展。

  台湾的训练环境,显然是完全无法和中国国家队的训练环境相比的。所以后来,在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及1995年的世乒赛上,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。

  

  不过,陈静通过努力,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,陈静代表台湾,打败一众好手,最终闯入决赛,对阵邓亚萍。

  邓亚萍的打球风格是非常凶悍的。所以一上台,就以2:0领先了陈静。不过,陈静的应变能力是相当强,她调整了打法以后,竟然能够连扳两局,以2:2扳平比分。

  不过,也就在打第五局决赛局的时候,陈静竟然以5:21的悬殊比分,输掉决赛局,错失金牌。

  说起来,陈静和邓亚萍的水平,应该只在伯仲之间。而且陈静在第三局和第四局的时候,能够极好地调整自己的战术打法,与邓亚萍战平。为什么在第五局的时候,陈静却败得那么惨呢?

  后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,陈静说她当时确实分心了。那么,陈静分心的是什么事情呢?

  显然,是因为陈静当时忽然想到了何智丽。

  何智丽在1987年的时候,由于不服从教练组让球的要求,虽然获得世乒赛冠军,但是接着她就被教练组弃用。所以,何智丽一怒之下嫁到日本,改名小山智丽,并且加入日本国籍。接着在1992年复出,在1994年亚运会上,小山智丽战胜了一众好手,包括陈静、乔红、邓亚萍,最终获得了冠军,小山智丽虽然获得了冠军,但是由于她在比赛中为日本队加油,嘴里面大喊“哟西”,并且从中国队手中抢去了冠军,因此小山智丽遭到了中国媒体的口诛笔伐,小山智丽的名誉在国内一落千丈。

  可以说,陈静当时就想到了这个事情。如果一旦打败了邓亚萍,获得冠军,也就意味着,她抢了中国队的冠军。那么可能她将会和小山智丽一样的命运。

  我们不能说,陈静是故意输给邓亚萍。但是由于她想到了这些事情,她确实也就分神了。前面我们也说过,高手之间,最重要的就是心理素质。陈静一旦分神,她在和邓亚萍比赛的时候,自然就输了一筹,最终失去了冠军

  陈静虽然失去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冠军,但是可以说,陈静的巅峰期是相当长的。她还一直打到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,那时候邓亚萍都已经退役了。在悉尼奥运会上,虽然陈静输给了巅峰时期的王楠,但是她依然获得了铜牌。陈静在12年时间里,参加三届奥运会,分别获得金牌、银牌和铜牌,这在奥运乒乓史上,也是绝无仅有。

  应该说,陈静不但技术好,显然也很会做人,比小山智丽的情商要高得多。所以陈静后来发展得也很好,退役以后,她还回到大陆发展,做出了不小的成就。
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| 收藏

最新评论(1)

Powered by 沃森网 X3.2  © 2015-2020 沃森网版权所有